當前位置:首頁 > - 文章中心 > - 新聞中心 |
開封一家人個個是打鐵匠 手藝曾獲馮玉祥盛贊
|
發布時間:2018/3/5 18:51:46 來源:汴梁晚報 瀏覽次數:3369 |
“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這副對聯是對舊時鐵匠師傅的真實寫照。在祥符區曲興鎮曲興集上,66歲的打鐵匠付杰已經“千錘百煉”58年,見證了豫東地區農村打鐵技藝的興衰。付家鐵藝,這項歷經一個多世紀風雨、名揚四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千錘百煉”中愈發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4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曲興集北段的付家鐵匠鋪探訪。這是一處外表看起來很不起眼的院落,兩間打鐵屋,滿院堆放著老式打鐵物件和半成品的鐵器。“我父親14歲跟著馮玉祥的部隊打戰刀,我8歲跟著曾祖父學打鐵,到我兒子這一輩,我們老付家已經是五代不離打鐵了。”在付杰師傅娓娓道來的講述中,一個“鐵匠世家”的傳奇故事歷歷在目。
馮玉祥盛贊付家寶刀名不虛傳
打鐵、撐船、磨豆腐被稱為世上“三苦”,而付家“鐵匠世家”卻苦中作樂,憑借精湛的技藝打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付家鐵藝”這個金字招牌。
1875年,黃河開口發水災,付家鐵藝創始人付君讓帶著全家從河北沿黃陵集逃荒來到曲興集落戶。當時的曲興集是水旱碼頭,市井繁華,付君讓憑著過人的打鐵手藝在此以打鐵為生。當時,付家鐵藝生產鐵器產品有數百種,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付家刀。
說起付家刀,還有一段民間流傳甚廣的軼事。相傳1897年康有為、梁啟超帶著大刀王五來開封講學,河南巡府在開封設宴。席間,大刀王五問開封誰家鐵鋪打的刀好,巡府首推付家刀,并命付靜(付家鐵藝第二代傳人)帶刀來見。王五見刀寒光逼人,便提刀連劈5個木樁,刀不崩口、不卷刃。眾人齊聲稱贊:“好刀!好刀!”
付家刀聲名鵲起與一個人有很大關系,這就是馮玉祥。1928年,馮玉祥主政開封期間,打聽到付家鐵藝刀打得好,就命人找到付家鐵藝第三代傳人付學禮打造戰刀1000把。驗刀時,見刀刀吹毛過刃、削鐵如泥,馮玉祥高興地說:“付家鐵藝,名不虛傳。”到了1966年,付家鐵藝第四代傳人付杰打的刀和鑿已由當時的開封市五交化公司遠銷到上海、廣州等地。
千錘百煉“中華一絕大面刀”
付杰從8歲就跟著曾祖父學打鐵,三年出師,14歲那年就開始收徒弟了。
做一名鐵匠,首先要能吃苦,其次要有悟性。舊時人工打鐵,要一錘一錘地打,打出一口刀最起碼要經過16道工序。付杰學藝時,白天干大活,晚上干小活,經常都是打鐵到夜里12點鐘。打鐵不能中斷,燒紅的鐵塊一旦掉到地上就前功盡棄了。用付杰的話說,打鐵“一錘都耽誤不得”。年少時,付杰為打出上好的鐵器沒少吃“苦頭”。有時鐵水飛濺到眼里,離火近了燒著了眉毛,他也不敢耽誤一錘。
在上世紀70年代,通過細心鉆研,付杰已能嫻熟掌握各種鐵藝的家傳本領,在家傳的50多種鐵貨傳統工藝基礎上,又挖掘和發明出各種雜器工藝200多種,如房上的脊花、門上的插閂、牛馬面飾、太平車、馬車配件、農具配件、刀具、木工用具等。1971年至1973年間,付杰在曲興集帶領大隊副業隊三盤爐火,給開封市五交化公司加工斧、鑿、刀和拖拉機鏈軌,一度銷售到上海、廣州、浙江等地市。有一年,當時曲興公社社辦面粉廠的一名社員去上海出差,回來時從上海帶回了一把價格不菲的菜刀,拿給付杰一看,上面竟然帶著付杰特制的“紅星刀”標記,原來這就是付家鐵藝所制。
付家鐵藝鐵器工藝考究精良、選料講究、工序嚴格、制作精密,特點是百煉成鋼、淬火適中、冷煅千錘,技藝傳承全憑言傳身教,眼觀火色溫度,依靠個人長年積累的豐富經驗,達到產品開刃鋒利、水崩口、不卷刃。在傳承祖上鐵藝的流程中,付杰不斷改良工藝,并研發出新的產品,如用于削“大刀面”的“中華一絕大面刀”,形制長1米、高40厘米,為中國刀具之最,為付家鐵藝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付家打鐵鋪院子里,記者見到了半成品的“中華一絕大面刀”。據付杰介紹,付家鐵藝打造的“中華一絕大面刀”在北京、鄭州等大刀面館頗受歡迎。“中華一絕大面刀”看起來是個大塊頭,但在廚師的手里,削出的面片薄如紙,切出的面條細如線,連“大針眼都能穿過去”,不愧是“中華一絕”。
58年傳承老手藝初心不改
“俺家老付是把半輩子交給了打鐵。說到這兒,也得給我記上一功呢!”交談中,付杰的老伴兒笑著插話說。付杰告訴記者,老伴兒進付家門兩個月就跟著自己打鐵,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也都會打鐵,付家全家個個是打鐵匠。
在付家打鐵鋪鐵器陳列室,寶劍、紅纓槍、九節鞭、廚刀、鏟、斧、錘應有盡有,簡直成了鐵器小博物館。“如今機械化生產這么普及,這些鐵器還有市場嗎?”記者不免好奇地問。“有啊,十里八鄉的鄉親有的就認這個老手藝,還有人千里迢迢專門登門訂制付家鐵器,老手藝永遠不會失傳!”付杰說。
付家鐵藝受到非遺保護后,不少在外創業或打工的人慕名而來,輾轉找到付杰,點名“私人訂制”鐵器。更多的顧客來這里,只為帶回一把父輩用過的付家刀留個念想。前一陣,一位朋友找到付杰,要他給自己在日本工作的女兒打一把菜刀,讓女兒也領略一下家鄉老手藝的獨特魅力。
從1965年當師傅起,付杰已經帶出徒弟7人,其中一個就是付家鐵藝第六代傳人付永安。如今,這些徒弟都已單獨立爐掌鉗成為師傅,從揀煤、研鐵、拉風箱、打捎錘、看火色、加鋼、沾淬火到冷煅、打磨,付杰傳授技藝身體力行、言傳身教,要求徒弟學藝要精,不能有絲毫馬虎。
如今,年過花甲的付杰因患有滑膜炎行動稍有不便,但他還是每天堅持進打鐵屋工作。說來也奇怪,一進打鐵屋,他身上病痛全無,精神抖擻,渾身上下就有使不完的勁兒。“打鐵這個老行當,我還要一直干下去。”付杰說。
|
推薦鐵藝產品 |
|
|